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,于不久前公布的《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(2009-2012年)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已正式启动,江苏力争用3-6年左右的时间,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、产业、应用的先导省。
根据《纲要》,在规模方面,江苏力争到2010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,2015年超过4000亿元。
《纲要》中明确指出:至2012年,江苏将新引进和设立国家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10家以上,掌握一批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的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,专利受理超过2000项,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000项,并在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关键作用;至2015年,形成完备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和专利体系。
“目前,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规模约为300亿元。尽管目前该产业规模较小,但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爆发力强、关联度达、渗透性高、应用范围广的特点,随着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应用的大规模推广,未来几年将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。”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产业处相关负责人称。
他表示,与其他新兴产业相比较,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推广为前提的。因此,本规划特别强调了应用,具体提出十大示范应用工程,以应用促进有效市场需求的形成、带动产业发展。
按照《纲要》,未来三年,江苏将面向经济、公共管理、公众服务等重点领域,分期分批建设十大示范应用工程,成为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。据悉,这十大工程重点分布在装备制造、农业、物流、环保、电力、交通等重点行业,涉及智能工业、智能环保、智能交通、周界防入侵、智能农业、城市公共安全、智能医护、智能物流、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居等十大应用领域。
据介绍,江苏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整体思路是“一个产业核心区、两个产业支撑区、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”。一方面江苏将举全省之力,聚焦无锡,全力打造产业核心区;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苏州、南京各自的产业和研发优势,重点建设苏州和南京两个产业支撑区;并同时着力培育其他区域特色化应用与服务能力,有重点的推动物联网示范应用。
“物联网产业是新兴产业,编制该产业的专项规划在国内尚属首例。”业内人士指出,江苏省市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,《纲要》的发布与实施,体现了江苏对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重视与决心,江苏希望通过政府推动、应用牵引和创新驱动,能进一步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。
物联网(The Internet of things)的定义是:通过射频识别(RFID)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,按约定的协议,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,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,以实现智能化识别、定位、跟踪、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。
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。物联网就是“物物相连的互联网”。这有两层意思:第一,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,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;第二,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,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。